编者按:1月6日,省委书记沈晓明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听取“六水共治”工作情况汇报,强调要聚焦工作重点,实施差异化考核,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源头治理力度,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药化肥减量施用;要坚持系统思维,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优化群众用水习惯,加快推进渔业转型,统筹推进“六水共治”各项重点工作。如何落实治水之策,进一步推动“六水共治”各项工作走深走实?敬请关注本文。


2022年,海口美舍河入选全国第二届“最美家乡河”名单

发力“六水共治”攻坚战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

文 | 钟鸣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摆在更高的位置,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些要求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对海南的嘱托是一脉相承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当前,我省以“六水共治”攻坚战为抓手,靶向发力补齐治水短板,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共建共享治水新格局,奋力书写新时代治水兴琼的海南答卷。


2022年11月22日,省水务厅党组书记钟鸣明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治水高质量发展

水润民心,泽被万物。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摆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六个必须”的第一位,要求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海南持续加强水环境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让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好地造福百姓,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人民至上理念、为民谋利益的自觉行动。

从更高的站位,深刻认识治水就是保民生。2022年1月4日,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全省打响了“六水共治”攻坚战的“发令枪”,充分体现了治水在海南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盘点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治理是薄弱项。一些地方、部门和干部对治水工作存在错误认识:有的心存顾虑、怕影响经济发展,不愿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有的认为治水是潜绩,短时间内很难见效,担心吃力不讨好。这都是没有正确把握治水与民生、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表现。提高政治站位,要充分认识到治水是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是促发展、利民生的事,也是领导干部应该追求的政绩。省、市、县各级都要切实加强理论武装,提高认识和站位,更要从“说起重要”向“做起来紧要”转变。“六水共治”是海南践行“国之大者”的具体行动,是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第五项标志性工程,需拿出时不我待的劲头快干实干、抓好落实。


松涛水库入选国家级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吴文生摄

从更宽的视野,准确把握治水规律。河流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国土空间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资源功能、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治水工作的发展趋势,全方位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四水四定”原则。要对海南治水背景、治水内涵、治水规律有深刻认识,要认识到治水工作的推动落实离不开全局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合力作用。各级党员干部要站在海南自贸港水生态建设、水安全保障这个高度上看待治水问题。要强化理论学习,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髓,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考察海南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一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省委、省政府治水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和省委书记沈晓明、省长冯飞在“六水共治”攻坚战动员部署会和全省总河湖长暨治水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要义,从中拓宽视野、增强本领。

以更高的标准,科学谋划治水项目。为推动各项治水工作走深走实,我们强调以“项目为王”,要完善省级规划顶层设计,以系统治理理念编制、完善水网规划体系,构建海南省水网之“纲”、织密水网之“目”、打牢水网之“节”,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市县水网体系,增强水利工程体系韧性和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科学谋划储备一批优质的治水项目,编制全省农田灌溉规划和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三大江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等,启动迈湾大型灌区、南繁大型灌区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昌化江水资源配置工程、万泉河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工程等国家重点水利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加强治水项目谋划涉及的各方面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和债券资金支持,整合水治理各个领域的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有效投资为动力,掀起治水兴水热潮。各市县要结合实际,增强全局意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谋划一批对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水环境建设举足轻重的优质项目。要注重部门衔接,整合涉水项目,合力统筹安排,在项目谋划上不可缝缝补补、零打碎敲、单打独斗,避免重复建设。省治水办要从省级层面建设全省治水重大项目库,指导市县谋划一批大、中规模的项目,分层级滚动更新,提高全省水网项目包装能力,在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六个领域打造示范项目,摸索、总结、推广优秀典型的治水工作经验,由点及面,全面推动我省治水工作有新作为、上新台阶。


“海上绿洲”——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周旭摄

以问题为导向,全力补齐治水工作短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六水共治”是海南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急不得也慢不得,要蹄疾步稳紧盯问题和目标,按照“两年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三年剿灭劣V类水体,五年省控国控断面全部达标”的总体目标,系统化拿出解决方案,推进落实。沈晓明在总河湖长暨治水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指出,既要找准问题,也要抓实整改;既要抓“点”,也要强“面”;既要打通“主动脉”,也要疏通“毛细血管”;既要严管严控,也要加快产业转型发展,为我们推动“六水共治”持续见效指明了方向。

进一步优化治水顶层设计。做好顶层设计必先找准问题。市县在治水上普遍存在不知道到底“缺钙”“缺碘”还是“缺铁”的问题。省治水办要继续深入开展“六水共治”找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大排查专项行动,不断梳理完善农村黑臭水体、长期劣V类水体、2021年超标断面及存在超标风险断面、重点近岸海域不达标情况、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问题等5张清单,指导市县厘清本地区主要污染源问题,加快完成城镇、农村水环境治理等方案的编制,明确各市县治污水的重点和难点。

全力推进重点污染水体治理。文昌珠溪河、万宁小海等重点污染水体治理和黑臭水体治理,是老百姓最关心、感受最直接的民生工程,也是省、市立下军令状的重点工作。一年来,治水工作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没有质的改变。省治水办在强化指导、推进工程化解决的同时,要用好督查督办工具,夯实市县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要发挥各级河长“头雁”作用,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重点污染水体的河长,发挥河长制统筹协调作用,把责任落实到人。

加快工程治理措施落地实施。治水投资进度慢,项目资金争取“等靠要”在市县还比较普遍。2022年全省需完成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66条,截至10月底,仅完成19条,完成率只有28.8%。“项目为王”不仅要在谋划上下功夫,更要在落地落实上发力,要加快推进第四季度冲刺行动,确保建制镇生活污水100%开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10个百分点。

拓宽融资渠道为可持续治水积蓄动能。一是在“多争取、顶格用”各专项资金的同时,推动各市县积极申报专项债券,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整体谋划“六水共治”项目。二是支持各市县引入合作伙伴,建立平台公司,逐步将厂网等各存量水务资产划转,新建项目以BOT等模式进行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维护,实现存量资源资产盘活、增量项目投入来源稳定。三是利用当前央企、国企参与自贸港建设的积极性,探索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区域厂网整体打包建设运营等方式,增强吸引社会资本的能力,引导资源优化配置,逐步解决短板问题。

以扎实的举措,推动治水工作走深见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六水共治”走深见实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和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海南力量。

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履行新时代治水使命任务。治水就是抓发展、抓生态、抓民生,治水就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海南治水干部一定要学深吃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到治水工作全过程、各环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高度和深度,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海南治水的内涵本质,在制度机制、项目谋划、资金筹划、要素保障等顶层设计上多一点创新突破,切实把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体现在为民谋幸福的实际行动上。

完善多元共治联动机制,夯实治水工作保障。“六水共治”,贵在于“共”。一是加快完善运行机制,生态环境、水务、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发改、财政等部门要主动作为,协同配合,促进河长制和“六水共治”深度融合,着力发挥人大、政协监督作用。二是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落实督导激励和问责,对部门和市县工作清单进行督查,对分办、督办和重点业务工作实行台账化管理,按月通报进展情况和成效。省治水办要对治水成效明显的市县激励表彰,对成效不好的挂牌督办。三是要综合运用成员单位职能督导、新闻媒体舆论监督、重点事项专项督查等方式强化监督检查,对督查发现的突出问题跟踪问效,坚持整改问题一个不放,整改措施一抓到底,形成工作闭环。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形成全民治水的社会氛围。


俯瞰迈湾水利枢纽工程主坝施工现场。李天平摄

坚定治水信心决心,推动治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沈晓明指出,治理生态环境污染一定要考虑农民、渔民的生计问题,不能一关了之。我们治理水环境既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也要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要精准施策、科学施策,坚定推进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等往绿色、生态、集约方向转型,要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资资源化利用,聚焦粪污收集储运、沼液抽运消纳、种养循环利用等短板问题,要推广测土施肥技术,控制农药、化肥流失,消减农药、化肥使用量,要用更多更实的管理措施推动转型发展的落地落实。

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筑牢清廉治水底线。要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深入实施思想领航、组织强基、品牌促进、深度融合、作风保障“五个工程”。治水工作项目多,资金大,容易滋生腐败。要以更严的监督,聚焦工程建设,坚决查处领导干部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为利益集团谋取私利、滥用职权、利益交换、收受贿赂等腐败行为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确保清廉治水落实落地。同时配合做好巡视、审计等工作,推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南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为之勇毅前行、踔厉奋发。全省水务系统党员干部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我们当前和今后治水工作指南,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为民谋利益,建功自贸港,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论,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水务力量。


海口白沙门公园内湖。陈科岩摄

(作者系省治水办主任、省水务厅党组书记)

本文图片由省水务厅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